老房子原是自己喜愛的題材,平時在城裡走動,總會留意新發掘/覺的老房子改造的店家或開放空間,即使匆忙路過也記在心上,有時間便定會造訪。又或一棟日常途經的老屋某天成了空地,雖是非親非故,莫名惆悵往往卻直上心頭。

因此前些日子一面寫著12月封面的老房子故事,一面也趁機會將內心對老房子的情感來由仔細耙梳,想來該是自小在台南長大的緣故吧。

印象中兒時校外教學永遠安排古蹟巡禮,當時對歷史建築保存概念尚無意識,只覺住在一個「古蹟很多」的城市中。然而在跨過了無數次孔廟大成殿的超高門檻、聽了各種版本的赤崁樓祕密地下通道究竟通往何方、與億載金城大砲合照的身影也從奶娃長大成人之後,發現就因為與歷史的底蘊如此親近,也因而培養出一種看待老房子的視野,猜想許多對老房子、舊物件有感覺的人,同我一樣是因記憶中留下了這些事物的痕跡,感動就在重逢的那一刻觸發。


我們曉得,無論是已搬空的古宅,或者以新的生活方式再度活絡起來的空間,之所以動人,終是因為「人」。因此除了老房子本身,這次還希望能將建築裡的人情故事和生活質地也一一如實刻畫,聽著店主人們的分享,我們除了感謝,更多的是感動;小小的公園咖啡原來承載了那麼大的夢想,堅持做自己的鐵花窗民宿主人有著純正的普普靈魂,新生16概念場所極簡洗練的風格背後,是藝術總監呈現建築原貌的思維…他們的生活或理想,都在老房子中描繪出最接近想望的輪廓。


從游智維那裡學會,要認識一座城市,最好的途徑是步行。確實古老或美好的小風景需要用徐緩的步伐去發現,拍攝工作來到溫州街、青田街一帶時,才想到自己已許久許久沒有靜下心好好散步,之後又到那兒走了幾趟,不做什麼,只是慢慢走逛,看光影,聽巷弄間的聲息。奇妙的是無論晴雨,在這一帶幽靜的社區裡漫步都能找到好心情。

最後呈現在12月號旅人誌中的,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精挑細選的老房子,取捨的過程中仍難免有遺珠,然而另一方面也感到開心,越來越多老房子被人看到,賦予新的生活意義。

(text & photo_Iris Wang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