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下一整天,在一幕幕城市場景中,尋訪那些有時光靜靜流洩的地址,將腳步放慢些,用與平時不同的步調細數城中歲月。

 

城南的臨水聚落「寶藏巖」,一畝小山坡聚攏著密集的生活格局,穿行於疊錯房舍與蜿蜒小路間,走入迷宮一般的山城。

 

寶藏巖廢墟斷面的黃色小花,繁茂地生長著吐露希望和生命,藝術裝置與原生活在此交融成獨一無二的地貌,舊聚落也重新活出了在地能量。

 

午間,撥開雲層的陽光穿過紫藤廬的藤架綠蔭,與池塘波光相互映照,在點點浮萍上留下透著綠意的光和影。

 

與紫藤廬僅一巷之隔的「新生16概念場所」,為老房子注入來自現代的極簡思維,在此發現減法至上的建築美學。

 

拜訪新生16當天內部正在工作階段,一張張照片拍下建築外頭街道與環境的模樣,半完成狀態已可看出360度外在環景即將成為展間的風景。

 

一筆一劃將街景引入室內,有形界面彷彿一點一滴消弭於無形,討論人與空間關係的「無界outside in」在都更建築中進行別具意義。

 

光線在新生16輕盈流動,開放透明的場域可於其間自在遊走,而我則被框起漫生藤蔓的窗景吸引,駐足其前良久。

 

午後斜陽有剛剛好的溫度,伏在身上溫熱無重,老屋帶來的感動收進心房,也漾成一股柔軟暖意。

 

溫州街殷海光教授故居,一株碩高麵包樹朝天際伸展著闊葉的版圖,花草植栽也各自疏密有致地搖曳生姿,庭院中清雅風情令人流連不已。

 

殷海光故居在巷間自成天地,時序推演彷彿也在最後一刻才記得降臨於此,一片落楓好似冬神捎來無語的短籤,訴說冬季到來的消息。

 

老宿舍裡生活起居的痕跡留下已不多,只剩木質窗格仍隱隱透著舊時代的氣韻,不禁遙想當年殷海光倚窗展書、感嘆時不我予的往日光景。

 

散步文人的青田街,台大馬廷英教授故居窗戶有著迷人幾何圖形,樹影掩映,木造居所流露出溫厚沉靜的學者風範。

 

繁葉落盡的冬樹露出了優雅枝條,其影與灑下的陽光在巷弄間交織成畫。

 

華山老酒廠中進駐不少新潮設計師商店,斑駁舊牆中包裹著新世代的創意點子,新舊混搭的建築與內裡令人等不及要一探究竟。

 

舊維修工廠的挑高空間中,青葉新樂園簡約而古典的室內線條勾勒出復古用餐情調,胃已被道地的台菜好滋味餵得飽足的此刻,整天下來收集的溫度與感動也暖暖地浮上心頭。

text & photo TRAVELER 旅人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sework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