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流行時尚,台北還有什麼?充滿人味的個性餐廳、懷舊角落和捨不得離開的綠意…

 

在Surf Café美式餐廳享用嫩煎牛小排沙拉,林若亞品味著主人的用心和堅持。少有的精緻美式料理讓她成為常客,每次造訪都會用手機拍下當天享用的料理,連她自己翻閱手機相簿都嚇一跳呢!

 

表面早已斑駁的舊式皮沙發,倚著白磁磚水泥柱擺放,上頭掛著水果乾吊飾,悠悠散發一股專屬雅痞的懷舊氣質。來到四知堂的食客,隨時都能坐在這裡,感受滿屋的歡樂氛圍。

 

堆疊啤酒箱撐起桌面,配以常見的圓板凳,就像可以隨意坐下來和朋友把酒言歡、大聲嚷嚷的路邊攤座位。牆上的日文告示和海報,又讓人彷若置身早年的日本居酒屋裡。錯置的空間感裡,滿溢著人味。

 

巫雲供應辛酸又香辣的雲南菜,總在劉梓潔加班晚歸的夜晚,供應溫熱的咖哩雞飯。留著灰白鬍子和長髮的店主看來個性十足,卻能讓異鄉遊子來此獲取滿足鄉愁的溫暖。

 

熠熠發亮的水晶吊燈,典雅的印花霧面玻璃屏隔。在Maggie Liu的橄欖小館裡,將法式風情恰到剛好地融入其中,讓小館的溫馨充滿優雅氣質。

 

一幅幅法國四○、五○年代的黑白照片掛滿白牆,在這些動人的瞬間一刻裡,有著怎樣的故事呢?一邊享用橄欖小館的法國料理,一邊盡情想像吧!

 

Homey’s Café一樓門口的黑板上,寫著:「不要告訴別人你在這裡…」「…我們都在」,讓想要遁逃煩心俗事的人們,有個安然的歇心之所。來這裡坐坐,休息夠了,再重新出發吧!

 

午后,顯得靜謐幽闇的女巫店,裡頭悄悄進行著桌上遊戲和除胸罩活動;每到週末夜晚,更是獨立樂團引吭高歌的發聲舞台。所謂的女巫魔力,就是如此吧!

 

刻意保留著舊麵攤,沒有麵也沒有湯,櫥櫃上只有破舊的碗筷,行經的只有拍照的旅人。剝皮寮歷史街區裡,定格了歷史畫面,卻留不住舊時生活。

 

踩過木地板便嗄吱嗄吱作響,桌面還會輕微晃動。屋頂是清楚可見的木構造,牆面卻是急救章的廉價三合板。濃郁的眷村味裡,盡是異地變故鄉、不得不隨遇而安的酸楚和堅毅。

 

一看到台灣故事館裡的電影院售票口,楊力州導演立刻跑進去坐在裡頭,說要賣票給大家。嘿嘿,應該也是期望記綠片新作能有好票房吧!

 

讓楊力州導演念念不忘的周記肉粥,在採訪時提到的次數不下十次。那用肉汁熬生米煮的粥啊,一碗絕對不夠,配上紅燒肉更是人間美味。

 

虎山溪步道旁,貼心設置了親水階梯,讓遊客可以觸碰清涼的溪水。然而,吳金黛偏愛的卻是生長在階梯上的青苔。

 

果實直接從樹幹上冒出來,正是榕樹科植物的特性。沿著虎山溪步道,大自然生態的奧妙都有解說牌逐一說明。至於聲音,就要你用心傾聽了!

 

在台北城裡,細細尋找觸動人心的溫潤角落,這裡其實很溫暖…

text & photo TRAVELER 旅人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sework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