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any011214_jasper-2.jpg  

佇立在紐約港內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,早已成為美國自由的象徵,一百年前有多少移民在進入美國大門時凝望著她的身影,心中油然生出對未來的美好想像;一百年後又有多少遊客對著她瘋狂拍照,希望能永遠保有這令人讚嘆的畫面。

這座巨像是1876年美國建國百週年時,法國所贈送的生日禮物,由法國雕刻家巴多第(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)所打造。1884年,被拆解的雕像分裝於214只木箱中,橫越大西洋送抵曼哈頓組裝。然而由於雕像內部中空,龐大的表面積卻要承受來自海上的強風,這些結構與力學上的問題,都遠遠超出巴多第的專長。這時法國工程師艾菲爾(Alexandre Gustave Eiffel)的出現,適時將所有看似無解的結構問題一一化解。他以每片厚度只有0.2公分的300片銅板,組成自由女神的表面,在雕像內,艾菲爾設計了一座巨大的塔樓,塔樓中心由4支鋼鐵直柱構成,柱子之間則以水平和斜對角的橫樑連結起來。在此之前,這樣的結構設計以及金屬材質只在橋樑工程中使用過。透過種種巧妙設計,不但自由女神像在1886年順利完工,也讓艾菲爾獲得足夠知識及靈感,第二年便回到法國著手另一座舉世聞名的地標──艾菲爾鐵塔。
高46.5公尺的自由女神像,連同基座將近有93公尺高,她的頭上有7道光芒,象徵世界七大洲,右手高舉自由的火炬,照亮徬徨人們的前路,左手則持一本法典,上面刻著美國獨立紀念日的日期。

xany011416_jasper-2.jpg 

由於雕像內部有人數控管,一般人來到島上只能在星狀地台周圍走動,若要登上基座,雖然門票不另外收費,但最好事先上渡輪官網訂票(現場開放少數票額,但通常第一班渡輪抵達就會領取一空)。若要登上頂冠觀景台,每人多收$3,一樣要事先上網訂票。基座大廳裡展示了自由女神的歷史和1916年之前女神手上的火炬,另外還有一面原本鑲在基座上的銅牌,上面刻有女詩人Emma Lazarus所寫的《新巨像》,最後二句詩文寫著:「把這些無家的、在風浪中飄蕩的人交給我,我擎著燈,站在這金門旁!」


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樓-世貿一號大樓

xany011037_jasper-2.jpg 

雙子星倒下後,原本的位置成為紀念廣場,新的大樓則在其周邊陸續重建。新世貿中心的6棟大樓中,最受矚目的一號大樓終於在2014年11月對外開放。這棟有著交錯三角形立面的玻璃金屬帷幕大樓,樓頂高度為417公尺,用以紀念原本的雙子星北塔,而加了天線後高度達541.3公尺,也就是1776英呎,用以紀念1776年的《獨立宣言》。這個高度在世界高樓排名中位屬第七,更是當今西半球最高的建築。在原來的計劃中,大樓命名為自由塔(Freedom Tower),後來在爭辯中取消原議,而現在的名稱One World Trade Center,倒也似乎隱含了「世界大同」的涵義。觀景台位於大樓的102層,360度的視野,整個紐約市都在腳下,海港中的自由女神與愛利斯島也清晰可見。天氣晴朗時,這裡可以眺望方圓50英哩的範圍,從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,現在若說登世貿一號大樓而小紐約,應該也不為過。

xany010990_jasper-2.jpg 

不過這裡最酷的是與各種多媒體的結合,例如上樓的電梯廂內,其實四面都是電子螢幕,隨著電梯上升,紐約從1625年荷蘭人建港到2014年大樓落成的城市景觀,就像快轉一樣在短短60秒內從無到有;一出電梯,馬上又是整面電子牆的影片,播放各種紐約意象,影片播畢螢幕上拉,現出真實窗外景色,所有人都同聲讚嘆。觀景樓層裡也有不同的多媒體設備,像是地板上長度2分鐘的「鳥瞰」影片等。下樓的電梯則是模擬飛出大樓之外,在紐約街道上空盤旋。原本感到有點貴的門票,現在覺得相當值得。

xany010916_jasper-2.jpg 


紐約帝國的心臟-帝國大廈

xany010101_jasper-2.jpg 

時至今日,帝國大廈仍是最能代表紐約的摩天大樓,畢竟無論在建築技術、市民情感與流行文化上,它都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。

這棟高樓建成於1931年,出資者為企業家拉斯各布(JohnJ. Raskob),原本並沒有打算蓋得如此之高,但因鄰近的克萊斯勒大樓當時已接近完工,而拉斯各布又曾擔任通用汽車高階主管,抱著不能輸的心理,他下令總工程師蘭伯(William F. Lamb),在高度上一定要超越克萊斯勒。蘭伯事後回憶,這樣的工程是在太平時代最接近戰爭的表現,因為他必須坐鎮指揮數千名工人,每個環節都要經過縝密計畫與沙盤推演。工程的龐大規模為經濟大蕭條時代提供不少工作機會,而這群「空中小子」也留下許多珍貴影像,記錄了紐約的城市建設。驚人的是,這棟381公尺高的巨物,竟只花了短短11個月便完工,並立刻將克萊斯勒大樓從還沒坐熱的「世界最高」寶座上拉下,並獨享這個榮耀長達41年之久,直到1972年才被世貿雙子星超越。目前帝國大廈仍是紐約第3,世界第22高的建築。

xany010242_jasper-2.jpg 

帝國大廈外觀以線性帶的窗飾將人們目光聚焦於高處,高樓層則採用巴比倫高塔的內縮式設計,並使用大量裝飾藝術。大廳天花板上繪有金碧輝煌的齒輪與星辰圖案,這是為了向機械時代致敬,當初歷史學者與建築學家為了修復這面壁畫,一共花了整整2年,比興建大樓的時間還長。

xany010250_jasper-2.jpg 

要登頂賞景,遊客得先搭乘電梯前往80樓,再換電梯至86樓與102樓的觀景台,如此設計是因為80樓已經是1931年電梯技術的極限了。雖然帝國大廈已非紐約最高觀景台,但位居中城心臟的地理位置,卻比世貿一號大樓擁有更好的視野,無論哪個方向的市容都能一覽無遺,加上街道棋盤格的設計,讓人產生位處世界中心的錯覺。曹操《度關山》中有句:「車轍馬跡,經緯四極」,大概就是像這樣的畫面吧!

而作為著名地標,這棟高樓參與過不下百次電影拍攝,像是《金玉盟》、《西雅圖夜未眠》等,正是以這裡當作關鍵場景;《金剛》最著名的一幕,就是窮途末路的金剛帶著女主角爬上大廈尖塔。甚至還有一部電影是由帝國大廈擔任主角:安迪沃荷1964年的《帝國》,以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拍攝了帝國大廈8小時的變化,堪稱經典。


了解更多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