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發之前,沒想過會因一塊糕點、一聲鼓鳴、一把三公分不到的小刀而感動。百年老舖的師傅們,或長或幼,大多身邊都有一位嫁/娶過來就默默在店舖裡幫忙三、四十年的牽手。嘴裡喊著傳統技藝維持不易,卻也都數十年如一日,甘苦酸甜都吞入肚內,當客人來到店裡依舊笑瞇瞇地歡迎人客的到來。

 

古早使用的農具都是打鐵師傅一鎚一鎚頂著爐火的高溫打造出來的。趁著鐵塊紅透,得趕緊多敲幾下;鐵塊的火候滅了,就再丟進鼓風爐裡。汗涔濕了年盛打鐵店鄧師傅的臂膀,鋤頭也漸漸成型了。

 

平常蒸餃燒賣攤子隨處可見的竹蒸籠,一層層疊蓋著的盡是美味。好的蒸籠底部要紮實,才不會因熱氣蒸騰而變形。榮木桶行王師傅赤手將一片片竹篾編織得密實。問他為什麼不戴手套?他說:「這樣動作才會快啊!有時一不留意就竹片就刺進虎口了,但為了品質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。」

 

到了台南,我們看見一間目前仍用白紙手包茶葉的振發老茶行。兩張交疊的紙片,中間一撮清香茶葉,摺著壓著捻著,就成了四四方方的紙包茶葉了。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誠意的禮物嗎?

 

鹹蛋黃、白糯米、金鉤蝦、整顆的大栗子…不能再說了,口水都要流下來了。這是台南廣興百年肉粽店,流傳下來的好滋味。塞得滿滿的餡料、比拳頭還大的體積,包你吃得飽飽,再繼續走逛台南!

 

新莊的响仁和製鼓廠,師傅用小圓磨刀來回的將鼓身磨平、磨去不必要的稜角。師傅說:「鼓皮一蓋上去,誰也不知道裡頭什麼樣。為什麼我還要這麼仔細磨?因為傳統工藝就是得一步一步將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。」

 

台南的吳萬春香舖屹立在府城已逾百載,現在掌店的是八十多歲的陳蓮阿嬤。阿嬤每天都清早起來包香,生意好的時候得一直埋頭包到中午時分。好人緣的阿嬤以前是里長姆仔,鄰居常常會來香舖串門子。阿嬤說,如果要找她聊天很歡迎,但是要下午來,因為早上實在太忙了啦。

 

這一排12把手作小刀,最長的有6吋,最短的才2.5公分。士林的郭合記名刀從日據時代就已名聞遐邇。很難想像當時台灣家庭人手一把,可切菜、削鉛筆、切檳榔…就連我在苗栗遇上的大哥也說,他們家到現在還有一把,拿來切花椰菜的菜心,好好切啊!

 

台南廣興肉脯店的肉脯和肉酥,口感滑順到難以想像。問老闆是怎麼做出這口感的,他說,每天早上兩點多就得上市場買溫體豬肉,趕在七點前160斤的豬肉得通通分解好下鍋。這樣緊湊的步調和繁瑣工序,數十年如一日。要做出好吃肉脯沒有秘訣,就是用心二字。

 

以前古早糕餅的樣子和傳統習俗一樣,慢慢消逝在現今社會中。例如以前神明祭祀會訂製「糖塔」,顧名思義是用白糖澆淋在模子裡,做出塔狀的糖塊。台南朝和餅舖還保留從糖塔延伸出的「糖果鴛鴦」檜木模。三塊木片組成兩隻美麗鴛鴦,為即將嫁娶的新人帶來滿滿的祝福。

text & photo TRAVELER 旅人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sework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